时间:2022-10-02 19:44:21 | 浏览:460
近日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
研究并发布了
《2021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
(简称:赛迪顾问百强市(2021))
阜阳,位列全国第96位
『这是一份怎样的榜单?』
阜阳“政能量”工作室了解到,赛迪顾问百强市(2021)聚焦城市重点经济发展指标,依托2020年统计数据,围绕经济规模、发展质效、综合活力、创新势能、共富共享、城市能级等多个维度,对我国293个地级市(不包括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评价。
赛迪顾问百强市(2021)包括14个超大城市、55个特大城市,入选城市2020年GDP均突破2400亿元。百强中东部共计55席、中部共计24席、西部共计17席、东北地区4席。
阜阳“政能量”工作室梳理发现,在赛迪顾问百强市(2021)中,安徽有4个城市入选,分别是:合肥排名15、芜湖排名56、滁州排名86、阜阳排名96。
从2019年
阜阳GDP总量进入全国百强(第100位)
到2020年GDP总量再次进位(第99位)
再到2021年以GDP为主要指标之一的
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6位
不断争先进位的背后
凸显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
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再进位!阜阳为什么“能”?』
阜阳“政能量”工作室通过评价指标的
“经济规模、发展质效、综合活力
创新势能、共富共享、城市能级”六大维度
进行了梳理分析
一、从经济规模来看
阜阳市GDP于2019年一跃超过安庆、马鞍山,位居全省第四,正在成为全省的重要增长极。
前三季度,阜阳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4%,一举扭转了今年以来连续两个季度低于全国、全省的不利局面,增幅由落后全省2.1个、全国1.7个百分点转变为超全省0.2个、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民间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2项指标增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二、从发展质效来看
今年以来,阜阳围绕产城融合、制造强市,工业发展明显加快,三产结构由上半年的12.1:37.3:50.6调整为前三季度的11.0:38.5:50.5,二产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一产、三产占比分别回落1.1、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工业投资增长28.6%,高于全省15.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稳居全省前三,其中“两新”产业分别增长51.1%、45.3%,高于全部投资36.9、31.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均比上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前三季度限上批零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3.8亿元、增长95.9%,总量占限上零售额比重(3.8%)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限上零售额68.1个百分点。
三、从综合活力来看
前三季度,阜阳进出口总值达96.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1.7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城市因人而兴,人才因城而聚。今年以来,阜阳深入实施“颍淮英才计划”和“促进企业人才建设20条”,探索发放“颍淮优才卡”,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引进各类创新人才462人。持续开展“四进一促”专项行动和“2+N”招聘活动,1—8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完成省目标任务的202.2%。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未来发展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指标。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2%,连续三个月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在建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4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3个,完成投资1097.1亿元、居全省第三位。
四、从创新势能来看
创新实力明显提升。截至今年10月,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6年的1.14件发展到6.9件。根据《安徽科技》发布的各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阜阳创新潜力居全省第四位、创新综合能力跃升至全省第六位。
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省级创新型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了在皖北率先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县市区和开发园区各类创建工作全面开花,界首市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有序推进。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到35%,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以及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研发平台700多家,阜阳复旦创新科技园、同济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阜阳创新中心等一批校地合作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并投入运行。
各类人才竞相集聚。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在上海等地设立“人才飞地”4家,引进各类人才462人,建设省院士工作站4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0余名,吸引13家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来阜创新创业;截至2020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7.7万人。
五、从共富共享来看
居民腰包越来越鼓。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6元,同比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30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9元,增长12.4%,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前三年通过国家验收,阜阳师范学院成功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阜师大信息工程学院成功转设为阜阳理工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验收,阜阳幼儿师专岳家湖校区建设加快推进,阜阳技师学院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医疗健康更有保障。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阜阳)、市中医院新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市每千人床位数达6.15张、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六、从城市能级来看
今年以来,阜阳坚持把中心城市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五大优势”,强化阜阳城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双圈”联动,推进阜阳阜南同城化,有力推进I型大城市建设,同步推进5县(市)城区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增强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持续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发展品质。
突出阜城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推进城南新区、高铁新区、西湖新区发展,同步推进颍东、泉北拓展区建设,形成多区联动、一体发展新格局。目前,阜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50万人。
开展阜城重点城建项目百日攻坚,截至9月中旬,完成阜城建设投资180亿元,东北大外环、阜裕大桥、复兴大道互通立交等加快建设,科技文化中心、大剧院建成运营,图书馆、博物馆预计年底开放。
观察人士分析认为,从首进全国GDP百强(第100位),到位列GDP百强第99位,再到此次进入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第96位,在全国百强再进位的征程中,阜阳正持续追赶,前行态势不可阻挡。
3连“中”!
点赞阜阳!
点赞我们的家乡!
转发为美好阜阳打Call
出品|阜阳“政能量”工作室
文字|任秉文
摄影|郭海洋 庞诚 王彪 任长波 凡伟
视觉|陶盛楠
编辑|张天峰
审核|余英国 王珊
监制|张洪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网络,不可作为官方发布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是小编自己个人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同声音,请私信或者评论,谢谢大家。本文内容,是小编原创。安徽近年来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GDP总量已经进入全国10强,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安徽任何一座城市。近
“阜阳位于武汉、郑州、徐州、合肥等大城市围空区,是全国人口超千万的地级市之一;京港、京台高铁在此交汇,是国家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区位优势明显。”“阜阳在全国经济排位快速进步,近十年GDP增幅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
途经阜阳的两条高速进入路面工程施工招标阶段计划2022年10月开工京港高铁剩余未开工两段进入开工倒计时有望2027年全线建成开通未来阜阳“北上南下”将更便捷了!1途经阜阳的两条高速进入路面工程施工招标阶段计划2022年10月开工近日,合肥至
走失者姓名:李秀珍 走失者性别:女 走失者年龄:69 走失者特征:骑红色三轮车,衣着不详 走失时间:2022-09-29 走失地点:安徽 阜阳市 颍州区 三塔集镇 联系人:家属 联系
安徽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推进阜阳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支持阜阳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迎来发展新风口的阜阳,准备好了吗?是的,阜阳已给出了答案!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今年前11个月,阜阳市聚焦“六稳”、聚力“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生产稳中提速,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呈现阜阳市经济持续回升、回归常态的良好态势。工业生产稳中提速1-11月份,阜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
近年来,阜阳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美阜阳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双清湾公园宜居城南全市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教学成效硕果累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状况基本缓解。阜阳师
情况通报4月5日,我区在对隔离管控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核酸初筛呈阳性,陈某某,男,17岁,经市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现已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医学观察。接报后,我区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严格落实相关场所封控及环
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阜阳市颍泉区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文章,形成亲商、安商、帮商、扶商的良好氛围,不断厚植发展动能,助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浓厚氛围。持续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的宣传。在
近日,全国普法办公室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通知阜阳市颍东区名列其中▼这次安徽省共有17个县(市、区)在国家的重重选拔中脱颖而出荣获这“国家级”的荣誉而阜阳市只有颍东区得此荣誉入选这份名单有什么用?全国法治县(